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瀏覽數:10次
二、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土壤養分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物質基礎,肥料則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,因而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。著名的育種學家,諾貝爾獎獲得者NormanE.Borlaug在全面分析了20世紀全球農業發展的各相關因素之后斷言,全世界產量增加的一半是來自肥料的施用。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也表明,在提高單產方面,肥料對增產的貢獻額為40%~60%。我國農業部門認為中國的這一比例在40%左右,從現代科學儲備和生產條件出發可以預見,未來農業中,肥料在提高產量與品質方面仍繼續發揮積極作用。 在我國,占所有耕地60%以上的中低產田中,普遍存在著養分貧瘠問題。絕大多數耕地都缺氮,1/2的耕地缺磷,1/2~2/3的耕地缺鉀,還有相當大比例的耕地同時還存在中、微量元素缺乏問題。在我國未來的農業中,化肥的總用量還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。盡管我國氮肥產量已居世界第一,化肥總產量居世界第二,但單位面積上的施肥量仍低于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。有限的耕地與沉重的人口壓力,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,施用化肥仍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。 在積極增加化肥投入并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,我們也需看到我國肥料的投入尚存在不合理性,增產潛力還很大。其不合理的肥料投入主要表現在: (1)投入化肥品種不夠協調,一直以氮肥為主,磷、鉀及其他元素肥料比例較低,在今后尤其應加強鉀素等化肥的投入。 (2)對化肥投入后可能產生的污染問題未給予高度重視。如太湖地區因施氮肥偏高致使一半以上的飲用水樣品中濃度超標。 (3)肥料的宏觀分配不合理,肥料過多地投入到高產地區,造成沿海各省、城郊、交通沿線、老商品糧基地施肥過多,而邊遠地區肥料投入量遠遠不足。 (4)肥料生產、銷售、供應存在不穩定性,肥料的銷售與指導部門配合不佳,配方施肥、平衡施肥還有很大潛力可挖。 保定有機肥廠,天津有機肥廠,秦皇島有機肥廠,氨基酸有機肥,生物有機肥,菌肥,水溶肥,生根菌,發熱板,升溫板,石墨烯升溫板,微生物菌肥,土壤改良修復劑,大田肥料,綠化肥料,發酵羊糞,發酵牛糞,發酵雞糞
|